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开始了"改变世界"的访问。他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在任美国总统。
2月28日,中美两国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为美中关系随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美关系似乎经历了一个奇怪的循环,从1972年破冰,到2002年稳步上升到温点,然后又开始冻结。
基辛格说,尼克松总统一上任就把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目标作为其国际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中方也有同样的考虑。
根据基辛格的说法,当时中方也对来自苏联的威胁感到担忧。这是《上海公报》取得突破的两个基础。在他看来,公报的基本精神是在美中之间建立直接的合作关系。
基辛格博士谈到的两个基金会反映了他对平衡战略的想法。他的著作《世界秩序》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力量平衡是避免战争和建设和平的关键。
这种战略平衡的理念至今仍影响着华盛顿的全球战略,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显然就是从这一思路中来的。
近年来,华盛顿的一些人坚持认为,美中关系正在走向崩溃,因为中国采取了更积极的对外扩张战略,破坏了美国多年来在亚太地区建立的秩序,并正在破坏全球力量平衡。
一些美国学者在50年前尼克松访华之前也引用了基辛格的建议。
根据解密文件,基辛格当时告诉尼克松,美国应该"在没有任何情绪的情况下玩权力平衡游戏"。
基辛格还预测,20年后,中国将"更加强大",并提醒当时的美国总统考虑如何依靠俄罗斯来压制中国。
这种力量平衡博弈就是要创造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结构,以平衡全球大国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这不是试图与对方合作,而是确保美国能够压制和瓦解对方,以实现美国的霸权。这种平衡结构最终将迫使许多中小国家选边站队。乌克兰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然而,在中国和平崛起之后,这种平衡战略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和美国变得越来越相互依存,很明显,两国的关系不再受到均衡的缓和。华盛顿希望利用的任何力量来重组所谓的平衡,都很难阻止中国的持续发展。
五十年前,美中关系因美国的平衡战略而取得突破,而现在,50年后,美中关系开始"脱钩"。这是因为,在华盛顿的平衡战略中,美国从未将自己视为一个可以与所谓的竞争对手处于平等地位的政党,而是总是在计算如何防止其他国家挑战其霸权地位。